|
【竞争】微利时代下的色釉料企业发展困境 |
【jingzheng】2012-11-7发表: 微利时代下的色釉料企业发展困境 全球化促进了资源的优化配置,也带来了超越以往的激烈竞争。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很多企业将低成本作为竞争的重要手段,微利成为这一时代鲜明的特色。2008年,受中国劳动力及人工成本的上涨、出口退税 微利时代下的色釉料企业发展困境来自竞争jingzheng相关,仅限竞争jingzheng观点以及网络浏览,佛山陶瓷网对微利时代下的色釉料企业发展困境以及内容不做任何推荐。 微利时代下的色釉料企业发展困境全球化促进了资源的优化配置,也带来了超越以往的激烈竞争。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很多企业将低成本作为竞争的重要手段,微利成为这一时代鲜明的特色。2008年,受中国劳动力及人工成本的上涨、出口退税率的下调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以粗犷的生产方式和管理模式发展的企业渐渐感到吃力。几年前,在丰厚的利润驱动下,我国陶瓷色釉料企业纷纷出现在陶瓷市场,遍地开花,但随着陶瓷行业发展局势的变化,色釉料行业也出现了波动,这是微利时代下中国企业发展难逃的变局。而佛山一带的色釉料企业发展普遍面临着回款难、产品竞争力不强、成本急剧上涨、竞争过度的困境。 回款困难 今年整个陶瓷行业都面临着“寒冬”的侵袭,同时受房地产行业萎靡不振等因素的影响,不少陶企销量不佳,积压了产品,库存太多而导致资金无法正常流动,部分款项分给了处于陶瓷产业上游的色釉料企业。“陶企把自身的经济压力转移到色釉料企业上,这让供应商叫苦连天,进退维谷,但也只能无奈地接受这个现实。”泰和田化工的总经理徐志露出了被牵着鼻子走,左右为难的神情。 可以说,回款难是陶瓷行业的一个通病,陶瓷行业目前还没有 “先付款后交货” 的规范,相反,企业对于先给货再付款却已习以为常。不管供应商愿意不愿意,加入了这个行业的竞争,就要遵守所谓的“潜规则”。不少色釉料企业反映,即使在建陶产业高速发展,需求量旺盛的前一两年,坏账、呆帐现象也时有发生,而如今,在整个陶瓷行业不景气、经济较为萧条的时期,回款困难更成为色釉料企业的一块心头大石。据透露,经济良好时期,某色釉料企业的回款率在70%左右,现在该企业的回款率仅为50%左右。 另一方面,佛山政府关闭大批陶瓷企业,而且关闭工作仍在进行中,估计十月份才是关闭的高潮。这也让色釉料企业草木皆兵,惶恐不已。跟那些可能要被关闭的陶瓷企业合作,需要考虑回款的问题,顾虑这批货款能否收回不做吧,业务又该如何拓展呢?有些企业欠下一屁股债,被关闭了以后,债务全然不管,货款都变成了烂账。 因此,部分色釉料企业把回款作为当前的首要任务,将主要精力花在回款上,甚至不惜收缩业务,希望把债务追回来。远大制釉总经理彭湘辉认为,资金是企业的血液,没有了血液,生存都难,何以谈发展?企业的运转就会出现问题。 迫切需要建立色釉料产品质量鉴定体系和标准 我国色釉料企业的产品竞争力不强,这在微利时代下表现得更为充分。值得思考的是,为什么我国色釉料产品相对而言价格较低,但仍不能凭借价格优势占领更多的海外市场,反而被海外的竞争者侵袭本土?一些优质的陶瓷企业愿意以更高的价格选购西班牙、意大利的色釉料,这是因为产品竞争力的不足。色釉料产品是整个陶瓷生产过程的源头,如果源头的水不清澈,将会影响到整个中游以及下游,因此,我们在选择源头的时候需要相当谨慎。蒙娜丽莎集团生产副总经理谢志军认为,产品的稳定和工艺设计至关重要。本土企业的色釉料产品不能说不好,有很多企业产品的质量可以跟国外的媲美,但关键是稳定性不够,对于陶企而言,原材料的不稳定将导致陶瓷成品的不稳定,直接影响到企业的口碑和品牌。“西班牙的色釉料有严格的质量体系,经过体系把关的产品稳定性较强,不用担心原料方面导致的问题。”谢总分析道。无独有偶,鹰牌研发中心的研发总监林伟也认为,我国迫切需要建立色釉料产品质量鉴定体系和标准。“有些企业拿出来的样品质量很好,但到了大量要货的时候,却发现每一批色釉料产品的质量不一,有可能上一批做得很好,但下一批却差劲了很多。” 此外,产品工艺研发和设计方面也非常重要。不少产品的图案开发设计与色料捆绑,陶瓷企业如果想拥有那样的产品,就必须向其公司购买相关色釉料。西班牙的产品设计精美,且维权意识比较强。相比起其时尚前沿的设计,我国色釉料的开发设计却显得黯然失色。设计研发能力的薄弱也使得我国色釉料产品竞争性不强,在激烈的竞争中步履维艰。 成本急剧上涨 微利时代的利润之路无外乎两条,一是企业内部最大限度地进行成本消减,二是企业和行业从战略层面来考虑成本消减、附加值提高和资源掌控,将成本控制和提升企业、行业竞争优势联系在一起。如今,色釉料企业的成本急剧上涨,新劳动法的实施提高了生产人员的劳动成本,油价的高企增加了运输成本,以及原材料价格的飙升等增加了成本,使得企业内部的成本不降反升,并且成品价格的上涨抵不上原材料成本的上涨。某色釉料企业在成本上涨了20%的时候,产品价格仅上调了10%,其中的部分需要企业内部消化。同时,在目前我国色釉料行业仍处于低附加值的初级阶段,品牌意识缺失,企业竞争优势不明显。色釉料企业当中有名气的品牌不多,大鸿、康立泰、精博、道氏、禾合、瑭虹等企业虽然在行业里面有一定的影响力,但还没有哪家企业敢称“行业老大”。不少陶瓷企业已经尝到了品牌的甜头,但色釉料技术含量较高的行业如何能通过品牌策略高附加值来改变低成本策略,仍需要进一步探讨。 竞争过度 行业不规范 新珠江集团董事长罗青指出,我国色釉料存在着“小企业太多太分散,大的做不大,小的死不了”的困局。据报道,我国陶瓷色釉料及原辅材料的企业大约有1800家,但是大部分是做化工贸易,真正做生产、有新产品开发和技术服务的企业不到500家,其中上规模的仅有50到60家。为数众多的色釉料企业为了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下来,不得不采取多种措施,甚至回扣等不符合职业道德的做法,过度的竞争也使得产品的价格一低再低,有些企业甚至逼近底线。泰和田化工总经理徐志认为,这与整个行业的不规范有关,是小企业迫于生存压力下无奈的做法。 由于过度竞争,即使在微利时代下,部分企业仍不得不考虑再次削减利润,以低利润获取更多客户资源。“现在陶瓷企业不好做,停窑情况比较严重,对生产原料的需求有所减弱,我们只能设法增加市场份额,增加这块蛋糕的占有率。”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行业人士说。然而,经过这个“寒冬”的洗礼,色釉料行业有望重新洗牌,并且符合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的“马太效应”,洗牌后有望出现龙头品牌,过度竞争后重新回归到正常。同时,以后进入色釉料行业的门槛将提高。 (【jingzheng】更新:2012/11/7 9:55:34)
|